戊唑醇這個殺菌劑估計大家都知道,它是一種三唑類廣譜型的殺菌劑,對多種病害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,但是隨著病菌抗性的產生,單獨使用戊唑醇的殺菌效果在逐漸減弱,而且現在田間濕度大,很多病害也越來越普遍,而且防治起來效果也不理想;
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戊唑醇的優秀殺菌劑組合,戊唑醇和這個藥劑復配后,殺菌活性增強,能防治30多種病害,而且只需噴兩遍,就可根除病害。
這個優秀的#殺菌劑#組合就是肟菌酯+戊唑醇,也就是肟菌·戊唑醇,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#農業#
首先來認識下肟菌·戊唑醇吧
肟菌·戊唑醇,作為一個二元復配殺菌劑,兼具兩種有效成分的作用特性;
肟菌酯,從抑制病原菌作用機理方面來說,它是一種病原菌呼吸作用抑制劑,藥劑接觸病原菌后,通過阻止病原菌細胞色素b與c1之間的電子傳遞,從而抑制病菌能量化合物三磷酸腺苷(ATP)的合成,影響其線粒體呼吸作用,破壞菌體中生命系統賴以存活的糖、脂肪、蛋白質等有機分子的能量供應,導致病原菌不能正常生長,從而發揮抑菌作用。
而戊唑醇,從化學結構上來說,屬于三唑類殺菌劑,是病原菌麥角甾醇的抑制劑,主要通過抑制病原菌麥角甾醇中間體的脫甲基化反應,影響病原菌細胞壁的形成,從而抑制病菌生長,達到殺滅病菌的目的。
肟菌酯和戊唑醇這兩種有效成分的作用機理不同,二者混配后,具有顯著的增作用著,而且還擴大了殺菌譜,有助于延緩病菌抗性的產生。
肟菌·戊唑醇的殺菌譜廣,對子囊菌、半知菌、擔子菌和卵菌綱等多種真菌都有活性,可用于多種大田、瓜果蔬菜、果樹等多種作物,有效防治番茄早疫病,蘋果褐斑病、斑點落葉病,馬鈴薯早疫病,小麥赤霉病、銹病、紋枯病,水稻紋枯病、稻曲病、稻瘟病,黃花菜銹病、玫瑰白粉病、草坪褐斑病、黃瓜白粉病、葡萄白腐病、黑痘病,西瓜炭疽病、柑橘瘡痂病、玉米大斑病、大蒜葉枯病、香蕉葉斑病、辣椒炭疽病、疫病,芒果炭疽病等多種病害。
肟菌·戊唑醇作用方式多樣,既具有保護作用又具有治療作用,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滲透性和內吸傳導性,藥劑施用后,可被作物迅速吸收,并能在作物體內快速分布開,所以,肟菌·戊唑醇的耐雨水沖刷性能較好,且持效期長。
肟菌·戊唑醇不僅具有較好的殺菌作用,它進入植物體內,還能調節作物對營養元素的吸收,促進作物生長,增加產量,提升品質。
肟菌·戊唑醇在防治作物病害時,應該怎么使用呢?
防治番茄早疫病時:在作物發病前或發布初期開始用藥,可葉面噴施用藥,噴霧時要均勻,每個作物生長周期內最多使用3次,連續用藥時,可間隔7~10天,為了延緩抗藥性的產生,后期防治病害時,需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的殺菌劑。
防治葡萄白腐病時:在葡萄白腐病發病前或發病初期開始用藥,果樹根據冠層大小確定合適的用水量,根據病情發展和天氣狀況,間隔10-15天施用一次;施藥時要均勻周到,噴至葉片浸潤為宜。
預防水稻病害時:在水稻發病前或發布初期開始用藥,預防紋枯病、稻曲病、稻瘟病等病害時,可在水稻破口前和齊穗期各噴一次,能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以上病害,每季作物最多使用2次。
肟菌·戊唑醇在使用時,應該注意些什么呢?
肟菌·戊唑醇在使用時,不可與堿性農藥等物質混用,以免降低藥效。建議與其他作用機制不同的殺菌劑輪換使用,以延緩抗性的產生。
肟菌·戊唑醇在配置藥液時,要現用現配,采用二次稀釋法配置。空包裝應三次清洗并砸爛或劃破后妥善處理,切勿重復使用。
肟菌·戊唑醇對魚類等水生生物有毒,施藥時,應遠離水產養殖區、河塘等水體施藥。魚或蝦蟹套養稻田禁用,禁止在河塘等水體中清洗施藥器具。稻田施藥后的田水不得排入江河、湖泊、水渠及水產養殖區域。藥液及其廢液不得污染各類水域、土壤等環境。
希望對農業種植的朋友有點幫助,歡迎轉發分享給身邊的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