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字數:827
閱讀時長:3分鐘
感謝您抽出
來閱讀本文
地龍,乍一聽以為是特殊的中藥材,其實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蚯蚓。由于生品腥味太重,故入藥一般需經過炮制之后使用。
《日華子本草》記載地龍:“治中風、癇疾、喉痹。”《本草新編》:“味咸,氣寒,有小毒。治溫病大熱狂言,療傷寒伏熱譫語,并用搗爛絞汁,井水調下立瘥。”
地龍本品為鉅蚓科動物參環毛蚓、通俗環毛蚓、威廉環毛蚓或櫛盲環毛蚓的干燥體。前一種習稱“廣地龍”,后三種習稱“滬地龍”。廣地龍春季至秋季捕捉,滬地龍夏季捕捉,及時剖開腹部,除去內臟和泥沙,洗凈,曬干或低溫干燥。
· 《中國藥典》記載·
【性味與歸經】咸,寒。歸肝、脾、膀胱經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清熱定驚,通絡,平喘,利尿。用于高熱神昏,驚癇抽搐,關節痹痛,肢體麻木,半身不遂,肺熱喘咳,水腫尿少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5~10g。
【貯藏】置通風干燥處,防霉,防蛀。
為什么蚯蚓取名叫地龍呢?
據說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,有天夜里飲酒觀月,著了涼,引起多年的哮喘病復發,第二天腰間又長滿了水泡。太醫們都束手無策。只好遍請民間能人。
有位人稱“活洞賓”的草藥郎中,用幾條蚯蚓搗爛,然后撒上蜂蜜,攪勻之后給皇上內服外涂。幾天之后,不僅皰疹好了,連多年的哮喘病也治好了。皇上見這個藥很是神奇,便問這個是什么藥?
“活洞賓”怕說出真相惹怒龍顏便說:“陛下患的是龍繞身之病,惟有取龍以補龍才行。此藥乃龍化入地成‘地龍’所得。”所以地龍之名便由此得來。
本文由永剛飲片()整理自網絡,無法核實原作者,如涉及侵權,請聯系后臺刪除,謝謝合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