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眾蔬菜走紅餐飲市場 供應鏈推動特色食材普及
近年來,一些過去鮮為人知的蔬菜品種逐漸出現在各大餐飲門店的菜單中,如皺葉甘藍、板藍根青菜、沙蔥等,它們憑借獨特的口感、健康屬性和多樣化的烹飪方式,逐漸受到市場歡迎。
皺葉甘藍作為甘藍家族的一員,因其葉片褶皺而得名。這種結構不僅增強了其適應寒冷環境的能力,也使其在烹飪過程中更易吸附調味料。火鍋店如巴奴毛肚火鍋、辣都·脆毛肚火鍋等均推出皺葉甘藍相關菜品。在中餐館中,該蔬菜也常用于清炒、涼拌、燉煮等做法,推出如上湯皺葉菜等菜品。
供應鏈方面,亞非種業已在湖北、山西、四川、云南、內蒙古等地建立9個皺葉菜種植和加工基地,種植面積超過畝,推動該品種的規模化生產。
板藍根青菜則由華中農業大學培育,屬于油菜新品種“菘油1號”,與普通油菜外形相似,但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。2021年通過湖北省科技廳驗收后,逐漸進入市場。
多家餐飲品牌如蘑界、客頌、佬麻雀等將板藍根青菜納入菜單。零售平臺如盒馬、叮咚買菜也推出該產品,售價約20元一斤。食品企業如揚翔食品、千味央廚也開發了相關深加工產品。
沙蔥作為西北地區的特色植物,也被稱作“戈壁菜”,具有清甜辛香、口感溫和的特點,適合多種烹飪方式。近年來,海底撈、許府?;疱伒绕放茖⑵溆糜阡虪C產品。美團平臺數據顯示,沙蔥已廣泛用于沙蔥羊肉卷、沙蔥水餃等菜品。
叮咚買菜等生鮮平臺也推出民勤沙蔥,推動其從地域走向全國。
這些小眾食材走紅的原因包括契合健康飲食趨勢、滿足消費者獵奇心理、烹飪方式多樣且操作門檻低等。
板藍根青菜因富含維生素和鈣質,受到注重營養攝入的消費者歡迎。其維生素C含量是橙子的2至3倍,是蘋果的30倍。
皺葉甘藍因外觀特殊吸引消費者嘗試,也因其厚實質感適合多種烹飪方式。
隨著供應鏈的完善,這些原本具有地域特色的食材逐漸進入大眾視野,激發消費者興趣,并在社交平臺引發分享與討論。
烹飪門檻低也是推動這些食材普及的重要因素。皺葉甘藍和板藍根青菜適合清炒、涮煮;沙蔥則適合白灼、爆炒、涼拌等多種方式。
業內認為,這些特色食材的走紅僅是中華大地豐富物產的冰山一角。未來,隨著上游種植養殖產業的發展,更多小眾食材將進入市場,推動餐飲端出現更多創新菜品。
這些食材的流行也反映了消費者對多樣化飲食的追求,以及餐飲行業在食材開發和供應鏈整合方面的持續進步。